交通文明成风尚 交警点赞到手酸
“这段时间,我右手拿筷子时都在抖”。3月27日上午,在城区路面执勤的淮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教科辅警朱波感叹道,“最近我们在开展给文明交通参与者点赞活动,因为举手伸出大拇指的次数太多、太频繁,我的胳臂和手腕酸胀的就像喝了醋一样。”
图为交警给交通文明参与者点赞。
(资料图)
对朱波来说这是欣慰和收获的“酸楚”。他是一名行走在文明交通宣教一线的“网红”辅警,对城区交通的各种变化,他是最有“发言权”者之一。朱波说:“创城以来,咱们市民文明交通参与意识可以说大幅跃升。3月26日上午,我在国庆路与学院路交口森都酒店一侧,遇到的所有骑电动车的市民都佩戴了安全头盔并各行其道。”
3月27日早上,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来到朱波所提的同一路口,看到路面上机动车、电动车、行人全都各行其道,15分钟的观察时间内,记者看到每一名驾驶电动车的市民都佩戴了安全头盔。
市民文明交通意识在提高,交通硬件设施和渠化导引更科学合理。走访中记者了解到,近期我市路面交通标线进行了科学优化。“斑马线前的实线进行了缩短,洞山隧道内的实线等改成了虚线,这些改变方便了车辆提速变道,提高了通行效率。”交警介绍,这仅是我市交通大变样中的一小点变化。
朝阳路与广场路、淮河大道与洞山路、和悦街与瓦埠湖路等几十个路口进行了渠化优化;泉山路口、陈家岗路口等安装了非机动车车道遮阳棚;淮河新城小区外、田家庵区十六小校门前、商贸文化广场西门外等路段施划了大量绿色停车泊位;许多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路口衔接处进行了缓坡处理;进乡村、进企业、进校园等交通安全宣讲活动周周有、月月开,常年不断……淮南交通就是这样在不断改进中提升,在提升中再持续优化。市民看在眼里,更是暖在心田。
(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国义 摄影报道)
助力环境保护 共做文明使者
这两天,一个个青春的身影出现在淮南市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中心以及人民公园等公共场所,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在这里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宣传教育展示活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共同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在宣教中心,大学生志愿者们直观感受了垃圾处理流程,认真了解展厅里的党建引领政策区、垃圾分类科普区、垃圾资源化成果展示区和互动体验区四个板块。在这里,志愿者们获悉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可以把有用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利用,变废为宝,亲身感受到了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志愿者白雨欣说:“通过对环保理念的输入和输出,我们更加了解了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收获非常大。”
深入了解环保的意义之后,志愿者们又化身“讲解员”,向来馆参观的市民详细介绍垃圾围城的危害、垃圾分类的标准、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
随后,志愿者们兵分两路,在人民公园开展环保实践活动的同学用喇叭提示游玩的市民注意安全,号召大家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另一队志愿者走进安理大附属小学,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意义非凡的垃圾分类课。通过PPT演示和实物展示让大家认识到垃圾的危害和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并用问答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我不是淮南人,在这里上大学,我已经把淮南当成了第二故乡,很乐意为城市的美好出一份力。”学生小陈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创城行动中来。
(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莉荣 摄影报道)
责编 童飞飞
初审 孙继奎
终审 沈国冰
Copyright © 2015-2023 非洲房产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8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